2018-07-12
7月12日,中国手工艺一级大师罗昭亮与深圳卫视《温暖在身边》摄制组一行到余荫山房录制纪录片,向广大市民展现广式宫灯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魅力。
广式红木宫灯起源于明朝,盛行于清朝,是绘画、木雕和玻璃工艺的集合体,使用进口红木精细雕刻,有精细的手绘画,有灯泡、灯穗和可做成转动效果的走马灯。因其选材考究、制作精细,常被用作装饰或文化交流,一度得到过“中国灯”的美誉。
余荫山房的善言邬公祠、深柳堂、临池别馆、瑜园等各大建筑内,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广式红木宫灯。六角宫灯、企身灯、龙身灯、龙吸顶,各式各样,精雕细琢,纹饰华美,极具装饰和欣赏价值,这些作品全都出自罗昭亮老师之手。罗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广州是传统红木宫灯的发源地之一,而余荫山房则是一座有150多年历史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典建筑,把这些广式红木宫灯放在这里再适合不过了。建筑艺术与宫灯相互交融、相得益彰,仿佛有一种宫灯回到了自己家的感觉。”罗老师透露,他将根据余荫山房每个建筑的特点,继续制作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、独一无二的广式红木宫灯,与余荫山房一起携手把岭南文化传承下去。
罗昭亮是中国手工艺一级大师、中国(文化部)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、中国手工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常务理事、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。他出生于红木世家,在父辈的影响下,7岁时就已经开始设计绘图之路。他曾经挑战过两个极限,一是研制出了3×3米直径的巨型走马宫灯,二是做出了直径只有10厘米的微型小宫灯。为把中国古老的宫灯文化推向世界,他还研制出适用于世界各国不同民族、不同节日均可使用的“百变节日灯”,让人称奇。